在过去的两年里,中国篮球协会(CBA)对于外援的容错率展现出了愈发严格的趋势。那些被CBA淘汰的外援,在别的联赛中却常常大放异彩。这种现象不仅值得深思,更是对外援待遇和策略的一次思考。
之前,辽宁男篮宣布阿丘尔和沙约克的离开,而沙约克迅速签约了以色列的豪门球队特拉维夫马卡比,并与之签署了两年的合约。这样的例子不仅仅是个案,它反映了一种普遍现象:在CBA被抛弃的外援,在其他的联赛中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。
以马库斯·福斯特为例,他曾效力于山东队,但因为打法单一而遭到了放弃。然而,离开CBA后,他迅速被立陶宛联赛的rytas球队相中,并展现出强大的实力。转战特拉维夫夏普尔后,他更是成为了球队的头号得分手,场均得分、助攻等数据均达到巅峰。这样的表现让人们对CBA的容错率产生了疑问:难道这些被放弃的外援真的是“水货”吗?
从联赛的内部生态来看,CBA给予了国内许多“混子”球员充足的包容度,但对于外援的容错率却显得过于苛刻。这可能导致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外援无法在CBA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。此外,现在CBA还规定了外援的工资帽,各队的预算有限,由于容错率过低,一些优质的外援可能会因此选择离开CBA。
以沙约克为例,他被辽宁男篮裁掉后,相信他依然有能力在以色列联赛中游刃有余。而另一名大外援米切尔,在离开CBA后加盟了菲律宾联赛,并在一场比赛中狂砍33分22篮板。他在青岛男篮时因为定位和传球问题未能完全展现自己的才华。这样的例子再次证明了CBA对于外援的待遇需要重新审视。
综上所述,CBA在对待外援的容错率上确实需要更加审慎和理性。给予外援更多的机会和耐心,也许会为联赛带来更多的活力和竞争力。同时,这也将吸引更多优质的国际球员来到CBA效力,为中国的篮球事业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激情。